日本网友最近闹得厉害股票配资程序,一群人举着“拒绝外来竞争”的标语游街,喊得声嘶力竭。起因是8月29日首相石破茂放话:未来5年,要从印度引进50万人,填补IT、工程领域的人手荒。
这消息一出,日本网民炸了锅,他们怕的哪是竞争?说白了,是怕自己的国家迟早变成下一个恒河分舵,对印度移民的破坏力早就心里发怵。一场普通的劳动力补充计划,愣是闹成民众恐慌,背后全是对印度移民潮的忌惮。
日本劳动力危机和加拿大印度移民的影响日本这是真被逼到绝路了,2025年上半年数据就摆在那:出生人口33.9万,死亡人口83.7万,每生1个孩子,就有2.5个人离世。按这速度,一年下来蒸发的人口比一个中等城市还多,更要命的是老龄化,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快三成,这情况如果不引进人才,这些窟窿拿什么填?石破茂喊出的50万印度移民计划,哪是什么“人才引进”,分明是没辙了才“押国运”,总不能看着经济活活停摆吧?
展开剩余82%加拿大那边早就成“印度分舵”了,截至2025年8月,印度裔人口500万,占加拿大总人口12%,要知道美国黑人占比也就13%。多伦多更夸张,部分社区印度裔超60%,街头全是印度餐馆和纱丽店,走进去跟没出国似的。
文化冲突也没停过,16米高的印度教神像直接杵在社区广场,公共喷泉里总有人在沐浴,当地人吐槽“这是把喷泉当恒河用了”。去年7月更离谱,有印度人在海滩挖洞大便,被加拿大博主拍视频发到网上,气得她不让孩子去沙滩玩,这事还上了欧美热搜,网友调侃“沙滩变天然猫砂盆”。
政治上更没闲着,2025年4月大选,印度裔一口气拿下22个议会席位,占总数6%;47万份永居签证里,14万张给了印度人,是中国人的4倍还多。2023年更夸张,光临时签证加非法移民就涌进来200万,加拿大总人口才4000万,这往哪塞?移民政策肉眼可见地往印度倾斜,本土政党为拉选票,连印地语竞选广告都开始播了。
美国硅谷也没好到哪去,官方数据摆在那:每年70%的H1B签证被印度人拿下。从科技公司CEO到基层程序员,印度面孔越来越密集,网友调侃“公司快成印度分部”不是夸张。更显眼的是职场文化,办公室闲聊时聊种姓制度的不在少数,团队里印度人抱团排挤非印度裔同事的情况时有发生。技术会议上印地语和英语混着说,本地员工插不上话,晋升名单里印度裔占比远超人口比例,这股势头还在往更多行业蔓延。
盯上俄300万缺口最近印度官员公开放话,俄罗斯现在缺300万劳动力,他们已经盯上这个机会了。300万啊,相当于俄罗斯劳动力总人口的4%,还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、制造业这些技术密集型行业。
印度这边算盘打得清楚,特伦甘纳邦已经针对俄罗斯市场开展了专项技能培训,不光教航空航天设备操作、制造业技术,连俄语课程都塞进了培训计划里。中东的建筑工地上印度工人还没数完,俄罗斯的劳动力缺口刚露苗头,印度就带着定制化培训方案赶来了,这移民版图是要从欧美铺到中东,再往欧亚大陆腹地扎。
印度移民的影响印度移民哪是“文化融合”,分明是“文化替代”。在加拿大,沙滩成了“天然猫砂盆”,公共喷泉变沐浴池;在美国,办公室里聊种姓制度,团队里印度人抱团排挤非印度裔,技术会议上印地语混着英语说,本地员工插不上话。
更扎眼的是宗教符号,多伦多街头杵着16米高的印度教神像,社区活动全按印度教历法排期,连公共假期都得迁就印度教节日。他们到了新地方,不是学着融入当地规则,而是把老家的一套全搬过来:社区里按种姓分圈子,公共场合大声喧哗、随地扔垃圾成常态,抱团投票选出“自己人”当议员,再推动对印度移民有利的政策。
这种从生活习惯到社会规则的全面渗透,不是融合,是把当地社会改写成“印度分舵”的翻版。印度这“温柔侵略”的底层逻辑,说白了就是拿人口当工具,借“劳动力输出”的名义改写他国文化底色。日本少子老龄化每分钟少1.8人,缺50万IT和工程人才,印度就带着移民计划来了;俄罗斯缺300万技术工人,占劳动力4%,印度立马开展航空航天、制造业专项培训,连俄语课都塞进课程表。
这些国家的“刚需”,全成了印度铺移民版图的“突破口”。加拿大500万印度裔占总人口12%,比美国黑人占比就差1%;美国硅谷70%的H1B签证被印度人拿下,公司快成“印度分部”;中东建筑工地上印度工人扎堆,现在又盯上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。
这哪是零散输出?是有计划地从欧美铺到中东,再扎进欧亚大陆腹地,用移民链把目标国的劳动力缺口变成自己的文化渗透通道。劳动力输出是幌子,真正重要的是让印度文化跟着人走,慢慢把当地社会改写成“印度分舵”,没有硝烟,不用枪炮,靠人就能把国界和文化底色悄悄换了。
启示印度所谓的“劳动力输出”,本质就是借其他国家的刚需搞“文化替代”。从加拿大沙滩变“猫砂盆”、美国硅谷被印度裔主导,到现在盯着日本的50万缺口、俄罗斯的300万空位,都是按同一个套路来,先填劳动力窟窿,再把老家的生活习惯、社会规则甚至宗教文化搬过去。
这些国家缺人是真的,但日本民众的恐慌、加拿大本土人的吐槽已经说明,没警惕这种“温柔侵略”,只会让本土文化被慢慢换掉。要是还只想着补充劳动力,不守住自己的文化底色,最后可能人补上了,自己的国家却悄悄变成了“印度分舵”,这才是最该提防的事。
发布于:河南省旺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